我们通常认为脑瘫最重要的是肢体运动功能障碍,为此很多家长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孩子的运动功能训练上,而忽视孩子的感觉和认知。脑损伤造成的脑瘫多数情况下还会伴随有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感觉、认知、言语、智力等等。这些障碍与运动功能相互制约,共同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,为此脑瘫儿童必须重视感觉和认知方面的康复训练。
那么什么是认知呢?认知中的感觉刺激包括哪些呢?我们一起来学习吧。认知是认识和知晓事物过程的总称,包括感知、识别、记忆、概念形成、思维、推理及表象的过程。其中感觉刺激是指作用于机体感官的刺激,包括视觉刺激、听觉刺激、触觉刺激和深感觉输入刺激等。
1、视觉刺激如何训练呢?
(1)可以用色彩鲜艳的玩具诱导儿童用双眼注视并追踪:比如给儿童发一个色彩鲜艳的气球,然后向上抛或者拍打气球,观察儿童双眼是否注视并追踪。
(2)可以使用不同颜色标记左右袖口,做照镜子训练。
(3)七彩瓶子:将各色颜料倒入透明塑料瓶中,来回晃动,训练儿童用双眼跟踪塑料瓶子。
2、听觉刺激如何训练呢?
首先让儿童听各种声响,让儿童寻找发声的方向等。反复更换声音的方向、远近和强度,以不断提高儿童对声响的敏感性以及寻找声源的反应速度。
3、触觉刺激如何训练呢?
a)控制儿童的肩关节和手臂:治疗师摩擦、轻拍或者按压其双手,鼓励儿童看自己的手,可以拉儿童一只手摸另一侧前臂的前面和后面。用儿童的手抚摸儿童的脸、头和腹部,或握住儿童的双手抚摸治疗师的脸:用治疗师的手在儿童的手掌、手背以及手臂的前面及后面抓痒。
b)制作简单的手指或者手套玩偶:可比较容易引发儿童看、触摸和伸手抓取的兴趣。
c)取不同质地物品:如毛巾、球、较硬的积木等让儿童触摸,让儿童分辨软硬、轻重、大小等。使用冰袋、水浴等让儿童分辨冷热。
d)治疗师将两根手指放在儿童的手中,治疗师做抓住或者放开的动作。治疗师也可以戴一副橡胶、羊毛、皮革等不同质地的手套,让儿童触摸并握住治疗师的手指。
4、深感觉输入如何训练呢?
做手操、托沙袋、玩哑铃,也可以按压关节和敲打刺激;通过钢琴、电子琴、电脑等来增强深感觉的输入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5、如何在家里做触觉刺激训练呢?
一、洗澡游戏(0-1岁)
通过洗澡也可以对孩子进行触觉刺激的训练。用水的刺激力和水温来强化孩子的皮肤神经,可以促进触觉信息的调适。
目标:增加孩子的触觉、听觉、视觉感受,发展孩子的想象力。
方法:用喷头冲刷孩子身体,或者让孩子浸泡在浴盆中,用水浇在孩子脖子上,让孩子感受水的流动。还可以用冷、温、热三种不同的水温,让孩子分别感受不同水温的刺激。同时在水底放一些小玩具,让孩子一一捞出,增加孩子的兴趣。
二、包粽子(1-2岁)
让孩子感受毛巾质感,在上面爬、滚、翻,锻炼大动作的能力,强化各个部位的触觉感受。
目标:丰富触感体验,促进触觉发展。
方法:准备几条质地不同的毛巾毯子,比如绒毯、布毯、线毯等,让孩子脱掉衣物被不同的毯子包裹,并露出头部。家长滚动毯子,或者用手按压,让孩子全身感受到触觉刺激。
三、玩沙游戏(1-5岁)
玩沙堆土游戏可以对孩子进行手部皮肤的刺激。最好将孩子带到户外,让孩子在沙滩、田地、草地、石子路地上尽情做游戏。
目标:丰富触感体验,促进触觉发展,提高孩子动手能力。
方法:把沙放到大盆里,尽量让孩子全身都接触到。可以辅助孩子用沙子堆城堡,也可以增加纸屑、树叶、谷物、豆子等物品,强化孩子的触觉识别力,促进触觉发展。
6、如何在家里做视听觉刺激训练呢?
游戏一:拍手游戏
家长和孩子面对面坐好,家长与孩子约定好规则。当家长说“1”的时候,孩子需要拍一下回应,依此类推。当家长说“轻轻拍”,孩子就要控制手掌做比较轻的拍手;当家长说“重重拍”,孩子就要拍出比较大的声音。鼓励孩子体会轻拍和重拍发出的不同声音。
游戏二:辨别不同的声音
家长和孩子一起闭上眼睛安静地聆听各种声音,比如自来水的流水声、街上的嘈杂声、楼道里的走路声、邻居说话的声音、关门声、翻书的声音、电子产品上一些小动物的叫声等等。
游戏三:悄悄话
小朋友和家长们按顺序坐在位置上,第一个家长首先要把一句话告诉小朋友,小朋友把听到的话告诉后面的家长,看孩子是否能表达完整准确。这个游戏如果有多人参与更好,要注意秩序和集中孩子的注意力,若表达正确,请给孩子相应的表扬奖励。
(温馨提示:游戏开始之前要先给孩子讲清楚规则哦!)
|